当前位置: 首页>文史专栏
文史专栏
文史专栏

照金革命史

发布时间:2015-05-19 11:33:27 来源:本站 阅读:1938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方面创造的宝贵经验为后来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贡献之一—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西北地区的成功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红色武装割据理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坚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先后在陕西发动了清涧、渭华、旬邑等大小70多次武装起义和兵变,都因没有牢固地掌握革命武装,建立根据地,形成红色割据,建立红色政权而以失败告终。1931年9月,刘志丹等在甘肃合水县太白镇倒水湾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南梁游击队”,在南梁、东华池一带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粮、抗捐斗争。这是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家总结前面历次起义、兵变失败的教训之后的一个创举。他们认为,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使其发展壮大,才不至于像历次起义、兵变中那样很快被国民党军强势扑灭,才可能有机会形成武装割据的局面。“南梁游击队”是西北地区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是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觉实践毛泽东红色武装割据理论的起步和开端。
   1932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刘志丹、谢子长等率领的红军陕甘游击队来到照金,包围缴械了正在耍社火的耀县民团一部,趁机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红军是为人民办事的队伍”等革命道理,号召群众起来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教育被俘的团丁不要作恶,欺压百姓,要做好人,随后将他们全部释放。红军来到照金的消息很快传开,群众对红军有了初步认识,对革命道理有了初步了解。此后,陕甘游击队多次来到照金、香山、芋园等地活动,召开群众大会,讲解革命道理。通过多次活动,宣传教育了群众,也使得刘志丹、谢子长等看到了照金地区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十分有利的地理条件,为之后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打下了伏笔。
   1932年9月,刘志丹与来到照金开展革命活动的习仲勋在照金杨柳坪会面。在这次会面中,他们在充分总结历次起义之后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建立根据地,而且必须在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建立根据地,革命才能取得成功。他们认为,“陕甘地区先后举行的大大小小70多次起义和兵变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如果能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这次会面,进一步坚定了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创建根据地,实践毛泽东红色武装割据理论的信念。
   基于这种思想,受刘志丹同志的委派,1932年秋,习仲勋、李妙斋来到了照金芋园一带深入群众,开展地方工作,开始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活动。之后,随着同年9月陕甘游击队在照金坟滩一举全歼同富耀(同官、富平、耀县)三县民团300多人等诸多军事斗争的胜利,随着照金芋园、高山槐一带群众的充分发动,也随着12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官君转角村(现归旬邑县管辖)的成立以及在军事斗争中的节节胜利,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条件逐渐成熟。
   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兔儿梁正式成立,余理科任特委书记,委员习仲勋(兼特委军委书记)、李妙斋、师克寿。同年6月,金里科调回省委,秦武山继任特委书记,增选张秀山为特委委员。4月5日,陕甘边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照金岳家山召开,选举产生了边区革命委员会。贫苦农民代表周冬至任主席,习仲勋任副主席。革委会下设土地、粮食、经济、肃反等职能部门,王满堂任土地委员,姬守祥任粮食委员,杨再泉任经济委员,王万亮任肃反委员。在基层政权建设上,边区特委、红二十六军、边区革委会发动并领导群众按照中央颁布的苏维埃政府组织法成立了照金、香山、芋园、七界石、老爷岭、桃渠塬、马栏川等区、乡、村革委会,选举产生了一批有觉悟、有威望的群众领袖担任红色政权的领导职务。至此,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成功。其中心区域东达胡家巷、高山槐,西抵七界石、黄花山,北迄断头川、王家沟,南至老牛坡、桃渠塬,横跨耀县、淳化、旬邑、宜君四县边界,约有9个区乡,总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虽然因为杜衡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曾出现过红二十六军南下商洛遭受过全军覆没只有部分骨干人员返回的厄运,但随着渭北游击队北上照金、耀县起义后王泰吉抗日民众义勇军和耀县游击队三支武装力量陆续来到照金,革命力量又得到了及时补充。也随着陈家坡会议的召开,三支武装力量得到整合,统一了认识,坚持了扩大陕甘边根据地的正确方向,恢复了红军主力,成立了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制订了不打大仗,集中优势兵力,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主力、深人陕甘边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开创了新的革命局面。虽然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薛家寨曾因叛徒引路一度失陷,革命志士周冬至等惨遭杀害,但跳出重围的红军主力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在更广泛的地区开展革命斗争,进一步扩大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而且,随着包家寨会议的召开,成立了红四十二师,建立了以南梁为中心的三路游击区(第一路以安定即今天的子长县为中心;第二路以甘肃南梁为中心;第三路以照金为中心),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心转移到了甘肃南梁。随着第三路游击队革命活动的深人开展,照金苏区又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虽然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照金的时间很短暂,但这块红色的土地,革命高潮迭起,至新中国成立,始终保持着一片明朗的天。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等在这一地区,用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所开辟的井冈山革命道路。这就是必须建立根据地,而且必须在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建立根据地,并以她为依托,来完成土地革命和创建红军的历史任务,达到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目的。
   贡献之二—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实践为后来整个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政策制订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土地历来是关乎农民贴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要更好地开展军事斗争,建立政权组织,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不解决好土地问题是不行的。只有解决好了土地问题,才能赢得广大贫苦大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为更好地开展军事斗争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红色政权才更有号召力和感召力,从而才能最终赢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习仲勋、李妙斋等陕甘边党政军负责人,深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结合照金地区绝大多数土地被少数几家地主和寺院占有,大多数农民无地或少地,倍受地主奴役和盘剥的现状,根据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法》,深入乡村,和基层干部一起组织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他们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地分配的意义和政策。没收地主、富农、寺院祠堂的土地,然后采取上级指导,乡村革委会与农民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共同负责的办法,确定分配对象,统计户数人数,研究分配方案,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分配的原则是:贫雇农有优先权,对土地不足的中农予以适当补充。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采取两种形式进行分配:一是谁种归谁,确认佃农对租种土地的所有权,不再向地主交纳佃租。二是由贫农、雇农代表统一丈量全部没收的土地,测定每块地的标准、等级,然后,按照人口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标准分配。在分配土地的同时,陕甘边革委会还宣布,废除地主强加给农民的佃租、欠债和反动政府的一切苛捐杂税。
   由于农民得到了世代渴望的土地,被从苛捐杂税与租债的镣铐中解放了出来,因而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红色政权、红军部队。也使他们从事实上认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之间的根本区别:共产党是为广大劳苦大众谋幸福的,而国民党反动派只是为少数的剥削阶级服务的。正因为如此,在照金地区出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勇跃参军的感人局面。在土改期间,先后有30多名优秀青年参加了主力红军,有百余名青年男女参加了游击队。人民群众还积极开展支前活动,男人们不分昼夜地为部队运粮送草、修建工事、打造堞墙,妇女们任劳任怨,为部队赶做军鞋、磨面粉、做饭洗衣,军民之间建立了十分融洽的鱼水关系。
   正因为有照金时期土地改革的成功经验,也为后来的陕甘宁边区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调整阶级关系和土地关系提供了依据,积累了经验。出台了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转变为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这些土地政策的制订、调整,不但有利于发展边区经济,壮大根据地建设,同时,也为赢得民族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贡献之三—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得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李妙斋等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总结了大革命失败和陕甘地区大大小小70多次起义、兵变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建设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尤其是红二十六军南下受挫之后,他们敢于面对挫折,敢于面对错误和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纠正了错误,恢复重建了红二十六军,挽救了危局,制订了正确的行动路线。在照金一时失陷的情况下,他们又一次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良好品格,在深刻总结照金时期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了把根据地中心转到甘肃南梁地区、建立三路游击区、扩大陕甘边根据地的规模的决定,为根据地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因为他们身上的这些美好品德的存在,才使得陕甘边革命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并形成后来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才使得西北地区革命形势始终处于上升和发展的状态,才有可能使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现这块红色的土地并将其确定为长征的落脚点,才有机会使这块红色的土地成为夺取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出发点。这一历史史实正如习仲勋回忆的那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区的党组织、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经历了长期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和来自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历遭险阻,几经起伏,终于使红日驱散乌云,胜利的曙光映红陕甘高原的山山水水,把苏维埃的种子传播到中国西北部,在全国成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以后发展成为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贡献之四—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聚集、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骨干。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初始到重心转往南梁,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在这里为中国革命聚集、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除根据地与红军卓越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李妙斋等以外,还聚集和涌现出了高岗、阎红彦、杨森、杨琪、张秀山、王世泰、张策、张仲良、张邦英、龚逢春、刘景范、蔡子伟、王兆相等一大批领导干部,照金人物目前可考得姓名的就有298人。他们除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能动作用外,还为陕北根据地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委派骨干,组织地方武装,促进了陕北地区武装斗争的开展,为陕北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933年初,刘志丹指示强世清回陕北(保安、安定)开展武装斗争,先后惩处恶霸地主  薛应九、黄士奎等,拉起T60余人的革命游击队。同年4月,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强世清,政治委员李成荣,李成荣战斗牺牲后,刘志丹委派杨重远担任政治委员,杨重远牺牲后,又派魏武接任。1933年8月,习仲勋派红二团南下失败只身回照金的王兆相回陕北特委。马文瑞让王兆相组织神府地区游击队,同年10月,王兆相拉起了以“特务队”起步的武装组织并担任政委,不久,特务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王兆相任队长。二是委派军事技术骨干人才支持武装斗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和各地游击队的壮大,武器弹药、枪支修理的需要量愈来愈大。像神木的王保山、吴堡的杨琪、瓦窑堡一带的强世清(等游击队)庆阳的二路游击队、坪子游击队等,也都常带着游击队来照金,既要补充武器弹药,又要修理枪械。”照金都给予了他们最大限度的支持。除给他们物资上的补给之外,还为他们派去了枪械修理和制造方面的技术人才。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持了陕北地区武装斗争的开展,为创建陕北根据地做出了特殊贡献。三是在陕北根据地的开辟过程中也给予了他们以兵力支援,协助、策应了陕北根据地的创建活动。较大的一次策应活动是在粉碎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对陕北根据地的疯狂“围剿”时期。谢子长率部南下陕甘边(南梁)以取得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帮助和支持,红二十六军果断伸出援手,派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团长王世泰、政委黄罗斌)随谢子长转战陕北。经过安定县武家塔、绥德县张家圪台、清涧县河口镇、衡山县董家寺等战斗,在一个月时间里,拔掉国民党据点3个,击毙国民党军200人、俘100人,缴获枪支160余支。由于我军事斗争的节节胜利,威慑国民党军不断哗变,削弱了其军事力量,最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根据地“围剿”。
   总之,照金时期所聚集、培养的这些人才,不仅保障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和健康发展,也为创建陕北根据地、陕甘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最终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及后来的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遍布于党、政、军各个方面,发挥着骨干作用。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在经受了战火洗礼之后,幸运地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终生。
   贡献之五—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创造的照金精神汇入后来形成的延安精神,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安精神的重要起源。
   在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艰苦岁月中,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等革命先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和边区干部群众在战争年代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熔铸成照金精神。它是照金革命的灵魂,是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因为以照金为起点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它的整体最终完全融人了中央落脚陕北后的历史洪流,也因延安精神是在中央落脚陕北这一时期形成的,所以,以照金为起点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创造的照金精神,理所当然地汇人了后来形成的延安革命精神,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起源和组成部分。
   照金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定信念、不断探索的精神。无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还是在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以至重心转移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无论是革命形势顺利、喜人还是处于低潮甚或是极其艰难的背景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坚定异常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未动摇。他们总是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夺取革命胜利的新路子。他们受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启发,结合西北地区的具体实际,不断探索,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功地创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斗争中使其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并将根据地与相邻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是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领导人坚持从边区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勤于实践,勇于创造,创造性地解决了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时期,边区苏维埃政府在主席习仲勋的领导和组织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令,组织群众生产支援前线,发行货币,活跃边区商贸市场,开放集市,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培养军政干部,保证红军和地方工作的需要,发展教育、扫除文盲提高边区人民文化素质,使边区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三是坚韧不拔、顾全大局的拼搏精神。照金革命根据地多次受到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等领导多次受到错误的排挤和打击,根据地和红军几遭严重损失。但是他们坚持真理,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坚持和维护党的正确领导,不断地对“左”倾错误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使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并“成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
   四是忠诚于党、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在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为其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们之中,不乏优裕的家庭环境,一些还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他们为了党的事业和广大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不慕荣华富贵、不求高官厚禄,不羡金钱地位,全身心地投入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舍生忘死,不顾一切,直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表现出了对党和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极度忠诚。
   历史虽已翻过了无数章节,时代也在不断地飞速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漫长岁月,渡过了无数急流险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从历史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应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力求把我们今天的各项事业做得更好更精彩,昂首走向更为辉煌灿烂的明天。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贡献不会磨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造的照金精神永放光芒!
   为照金革命根据地建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